为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,提升学生心理骨干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,进一步发挥朋辈心理互助作用,学院于3月24日晚19点在6-507组织开展了“守护心灵,共建温暖班级”心理委员素质与技能提升专题培训。学院各班心理委员共计21人参加,培训由学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张东莓老师主讲。
本次培训聚焦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实际,围绕“角色职责”“问题识别”“技能提升”“案例实践”“自我关怀”五大模块展开,通过理论讲解、互动演练、情景模拟等形式,帮助心理委员明确使命担当,掌握工作方法,增强助人信心。

明晰角色定位,强化责任意识
培训伊始,张东莓老师以“心理委员是什么?能做什么?”为切入点,强调了心理委员作为“班级心灵守护者”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心理委员需以“观察员”“倾听者”“宣传员”“联络员”四重身份开展工作,及时关注同学心理动态,传递心理健康知识,搭建师生沟通桥梁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干预”。
聚焦问题识别,提升专业能力
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学业压力、人际困扰、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,张东莓老师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与应对策略,强调心理委员需以“尊重、保密、共情”为原则,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,运用“倾听、陪伴、转介”技巧为同学提供支持。现场还通过“危机信号识别”、“案例分析”、“危机情景模拟”等互动环节,帮助学员掌握实操技能。
传递自我关怀,筑牢心理防线
针对心理委员可能面临的自身压力,张东莓老师特别强调“助人者需先自助”,引导心理委员关注自身心理健康,学会合理宣泄情绪、寻求支持资源,以积极状态投入工作。

总结展望,共筑温暖校园
培训尾声,张东莓老师对心理委员提出殷切期望:“希望你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力,当好班级‘心灵哨兵’,用责任与温度营造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,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贡献力量。”参训学员纷纷表示,此次培训内容详实、形式生动,既夯实了理论基础,又增强了工作信心。
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完善“学校-学院-班级-宿舍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格管理,通过定期培训、个案督导、评优激励等机制,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朋辈心理互助队伍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